
日本是美国马前卒没错,可马前卒也不想任人宰割啊。于是日本人想出了两个办法来应对一个办法叫,挤毛巾战术当时日本政府决定提高日元汇率,那日本的生产企业肯定知道自己要过苦日子,可日本企业也挺坏的,用了一招叫做“挤毛巾”的战术。什么叫“挤毛巾战术”呢?
所以日本在“金融自由化”后,日本的每家银行都会雇佣大量的“借贷专员”,这些专员被派出去专门紧盯日本企业(尤其是中小企业)的动向。毕竟不是哪家银行都能碰上“尾上神婆”这样的大主顾,大多数银行是靠着“借贷专员”勤勤恳恳的上门求别人借银行钱才能完成指标的。
也就是240X1000=24万日元。那现在,日元升值了当1美元兑120日元时同一辆车,10000美元,利润率10%,日本车企赚1000美元可这1000美元的利润就变成了120X1000,12万日元。这样一讲大家应该很方便理解,为什么日元升值,对出口打击那么大了吧。
这就更有利于“全民炒股”的风潮如滚雪球般膨胀起来。试想我们当年面对“牛市”的时候,周围的朋友家人不也是张口闭口“股票赚钱,股票赚钱”吗?当年的日本,同样道理。全民炒股风潮轰轰烈烈的吹起来后,炒股的日本人民,或者日本企业,果然赚的是盆满钵满。
也因此“兴业银行”的员工,也一直视自己为“体制内人物”而小看其他银行一眼。在日本经济腾飞的六七十年代,兴业银行为日本工商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。进入八十年代后,因为“广场协议”和美国威胁,日本政府不得不完全开放金融市场。这个“完全开放金融市场”的结果,就是出现了“银行危机”。
几十年来,海尔管理体系需要的是快速准确的执行者,如今张瑞敏却发现,在互联网时代下未来海尔需要的却是具有创造力的创业者。任何转型都有阵痛期。改革中,有些达不到业绩指标的员工,有些是没有订单的员工,有些是企业不再需要的工种。那段时间,海尔累计裁掉了高达2.6万名员工、占总人数的近一半。其中包括大量中高层管理人员,因为在扁平化组织架构中,中高层往往没有用武之地。